巴顿将军身上总是燃烧着一种火一般的精神。他从小就有发音和拼的人生目标的实现。年幼的巴顿经常为自己发音不准和拼写错误感到非常苦恼。但“阅读失常症”是一种慢性病,只能慢慢治疗。幸好有父母的支持,帮助他克服心理障碍。由于担心同学们会嘲笑巴顿,父母决定不送他去上学,而是专门请家庭教师教他文化课,指导他锻炼身体,以便使他能够集中精力学习。这个效果十分明显,小巴顿因此得以健康成长。
在巴顿12岁时,他的“阅读失常症”有所减轻,父母就送他到一所富人子弟学校读书。巴顿在这里获得了良好的基础教育。在校期间,由于有先天缺陷,他不得不比别的孩子付出更多的辛苦和努力,他不仅要克服在阅读和拼写上的缺陷,还要忍受同学的嘲笑。甚至有些同学在课堂上模仿他朗读时奇怪的发音,一些同学还在黑板上模仿他不规整的拼写。好在父母的支持鼓舞了他,促使他决心取得成功。巴顿对历史课有浓厚的兴趣,他非常迷恋英雄人物,常常为之激动得夜不能寐。巴顿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历史著作和战争故事,尤其是卓越的具有传奇色彩的军事指挥家的故事,汉尼拔、拿破仑……在巴顿心目中树立起一个又一个榜样。巴顿开始向往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军人。
17岁那年中学毕业后,巴顿准备报考闻名遐迩的西点军校,立志当一名军官。由于找不到推荐人,巴顿的父亲先把巴顿送到弗吉尼亚军事学院预习一年,打牢基础。在军校里,巴顿时时以一名优秀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。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,他的成绩和表现均已名列前茅。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,巴顿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西点军校学员的考试,他欣喜若狂,他的父亲来信称赞道:“一个人在世界上最强烈渴望做的便是最适合于他做的事,你身上具备优秀军人的血统,正直、勇敢、整洁,那么你将得到应有的报答。”
1904年6月,巴顿步入了梦寐以求的西点军校。但巴顿的勃勃雄心在一入学不久就受到严峻的考验。由于在文化基础课方面不扎实,他学习起来非常吃力,成绩落后同学们一大截。这种困难令巴顿烦躁不安,他惶惑、恐惧,甚至诅咒自己是“一个平凡、懒惰、愚笨而又雄心勃勃的幻想家。”再这样下去,前途无望,如何面对父母和家族的期待?巴顿陷入了困境。
巴顿严重偏科。他只看重军事科目,尤其偏爱战术理论和队列训练。战术系的教员们十分赞赏巴顿的独到见解,认为他具有超常的军事天赋。巴顿对于队列训练的爱好更是达到痴迷的程度。他的队列动作漂亮利落,在全班出尽了风头。可是巴顿的数学成绩却是倒数第一。尽管好友劝他挤出队列训练的时间多看看数学,但巴顿置之不理。终于在第一学年结束时,西点军校决定让巴顿留级。这就意味着他要重新上一次一年级,重新经历一次“兽营”,重新挑战高年级学员的百般“刁难”。巴顿原来预想当上下士学员的计划破灭了。
但他很快调整了自己——挫折也许并不一定就是坏事。巴顿在父亲的鼓励下,重振旗鼓,他要从头再来。重新开始。
在家庭教师的辅导下,巴顿利用一个暑期,系统地掌握了全部功课,他告诫自己:“重新开始需要勇气,要始终不渝地竭尽全力。”
新的一年级生活又开始了,巴顿成熟了许多,他以火一般的精神和崭新的精神面貌,脚踏实地去争取自己的希望并获得了成功和荣誉。他为自己设定了3个奋斗目标:在队列训练中夺冠;到四年级时升为学员副官;在田径运动项目上打破学校纪录。
升入二年级后,巴顿崭露头角,成为全校注目的人物。他成为运动场上一名冲锋陷阵的勇士。而且他也没有荒废学业,各科成绩均取得优良。学年末,他负责带领一年级的一个连队,并在领导中显示了指挥员应有的负责精神和管理才能。当然,他更注重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。人们赞美他:“是一个满头金发的北欧人,身体高大匀称、风度潇洒、举止端庄,是年轻领导人的完美典型。”
勤奋和勇敢使巴顿获得了巨大成功。他的奋斗目标一个个全部实现:队列训练名列榜首;几次刷新运动项目纪录;四年级时被任命为制官……巴顿靠自己的努力和热忱取得了成功,从西点军校光荣毕业。
如果没有一年级的重新开始,或许巴顿会被西点军校淘汰,或许他从此与军旅无缘,或许……没有或许,正是有了重新开始的勇气,才造就了勇敢的巴顿,西点的骄傲。
重新开始,是对自己全新的调整,但它并不意味着否认过去。它是在现在的基础上使自己做得更好。当一场大火无情地烧毁了爱迪生的工厂时,67岁的爱迪生踩在百万资产的废墟上,却依然乐观地说:“现在我们又可以从头再来了。”
当我们遇到人生的岔路口,面临重新选择的时候,不要被当前的困难和失败吓倒,要有重新开始的勇气,沮丧是无益的,乐观、自信、坚强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。从西点军校出来的很多人都成了日后赫赫有名的大人物,正是西点军校造就了他们的这种优秀的品质,使得他们在目己的人生中大放异彩。
京公网安备 11011602000963号
a>